时间:2016-04-24 12:10作者:张传发 点击:
次
“我们家日子现在好过了,我享受不到了,你们以后每年拿出一些钱来,帮助一下我那些困难的老姊妹们”。母亲临终前的一席话,让做儿子的唐传金不敢忘记,4月17日是他母亲陈秀珍的生日,为完成母亲遗愿,在澳大利亚打工的唐传金回到老家——淮安市洪泽县岔河镇淮宝居委会,以其母亲的名义设立110万元爱心养老基金...... 据唐传金介绍,他在上海的4套房产中,其中一套自己的妻子陈金莲带着今年已80岁的父亲居住外,另外三套都用于出租,因为这些房产都是母亲收废 旧所挣,为了完成母亲遗愿,他决定将其中一套的年租金5万元拿出来成立爱心养老基金,因为在他心里,应该有一套房属于母亲。在唐传金与洪泽县岔河镇淮宝居 委会所签的捐赠协议上,记者看到,唐传金每年要资助5万元用于该居委会老人帮扶。(4月21日 扬子晚报网——大妈在上海收废品16年挣6套房 遗愿是捐钱助人)
每逢清明、冬至,我们总要去给逝世的亲人扫墓,这是应该的;这种祭拜,这种“不忘先人的恩泽”,是“讲道德”的表现。
当然,实话实说,扫墓,即便是“烧(捎)上高楼”,“烧(捎)上豪车”,“烧(捎)上银行”,“烧(捎)上手机与电脑”,对于死者来说,都不会有任何受益,说到底,都是扫墓者的“自我安慰”,而已而已;报道里这位唐传金先生,他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,设立110万元爱心养老基金而每年要资助5万元用于居委会老人帮扶,我认为,一次助老胜过万次扫墓!
“我们家日子现在好过了,我享受不到了,你们以后每年拿出一些钱来,帮助一下我那些困难的老姊妹们”,陈秀珍老人这一遗言,就是“富人不忘帮穷人”。人生的价值,不在于你取得了多少,而在于你对社会贡献了多少。陈秀珍老人去世了,如果只是子孙每年给她扫墓,纪念她的也只有她的子孙;而设立110万元爱心养老基金,且每年要资助5万元用于帮扶老人,这就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记得“陈秀珍”,可以说,“陈秀珍死了,但,她还活着,她活在人们的心中”,这“一次助老”,难道不比“万次扫墓”更有意义么?!
普天之下,没有做长辈的不爱自己子孙的。“爱子孙”,给子孙留下一些财产,这没什么不好;但,除此而外,如果还能给子孙留下一些“精神财富”那就更好了。陈秀珍老人,身后,不仅给子孙留下几套房产,她更给子孙留下“人间大爱”;而继承了她的这“人间大爱”,她的子孙,不仅会受到社会的尊重,更是懂得“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”,如若陈秀珍的孙辈,将来有人接过唐传金的接力棒而继续做慈善事业,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和谐且更安宁,那将会让陈秀珍老人在天之灵感到“无尚荣光”,这也是对她更有意义的纪念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