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7-09-13 15:16作者:依旧 点击:
次
接触抗战老兵是在潜山县天柱爱心协会刚刚成立不久。
大约是在2015年10月中旬,我们收到安徽老兵家园安庆团队的请求,希望配合老兵组织调查在潜的三位抗战老兵。10月31日,在一个阴冷的初冬,我与天柱爱心协会的另外三名志愿者来到油坝乡,走访三位老人。
走访之前,在我的脑海里,抗战老兵的概念基本上没有,同时也有一种非常期待的心理,想见一见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那些抗日民族英雄。在油坝乡文广站的支持下,我们首先来到张祠村青年组,见到第一位抗战老兵王佐。然而眼前的一幕让我们惊呆了,老人佝偻着腰身,斜坐在老伴的床前,无言地注视着躺在床上的老妇人。王佐,潜山县油坝乡张祠村青年组人,1926年4月出生,当时90岁。我们到达他家时,他正在内屋的房间里照看躺在床上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伴,待说明来意,老人浑浊的眼里流露出一丝高兴,马上叫儿媳给我们倒水。我们扶老人坐下,拉起了家常。老人告诉我们,老伴今年92岁,患病多年,自己也不能服侍周到了,为了养家糊口,唯一的儿子在附近县城打工,孙子在学校读书,儿媳全程在家陪护,家庭十分贫寒。1942年春,国民党军队到原张祠乡抓壮丁,把他抓走了,加入了当时国军48军176师526团,在安庆、桐城、庐江、无为一带与日本人作战战。1944年冬天,在安庆大龙山潘家月形与日本人打了一次大仗,脸部负伤,当时战斗非常激烈,部队被打散,四处潜逃、躲藏,后与战友一起辗转到了安徽阜阳,在阜阳二团当连队文书,在安徽阜阳、界首、淮北、亳州以及河南商丘等地与日军作战。1945年滁州大会战前夕,逃回老家种庄稼,一直到现在。
在老人家采访结束后,我们又来到该村青年组和七里组,调查走访了抗战老兵潘汪根和夏德兴。
我们将调查整理的材料传递到安徽老兵家园,很荣幸,老兵王佐的材料很快通过了专家审查,可以享受来自深圳龙越基金会和老兵组织的资金扶持,当时是每月300元。12月1日,我们又陪同安庆老兵团队负责人刘亮亮来到这三位老兵的家中,将潘汪根和夏德兴老人的资料作进一步完善。由于潘老抓壮丁时年龄较小,做后勤,且在部队呆的时间较短,在一次战斗中被流弹击中小腿后,逃回了老家。由于不了解所在部队的有关情况,没有通过老兵组织的核查。夏德兴老人在第二次资料整理后来顺利通过了核查,每月享受老兵补助300元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,夏老在接受我们采访时,回忆到当时战斗的惨状,哽咽中流下的两行泪水。
我们将老兵的信息发以协会网站和QQ群,立即引来了部分会员的响应。12月4日,协会组织了17名会员来到王佐老人家里,送去了现金、被褥、床单、羽绒服、棉鞋、成人护理尿裤以及水果食品和日用品,帮助老人整理了房间,清理了生活垃圾,为老人布置了一个温暖、舒适的家。从这以后,我们就把抗战老兵志愿服务做为我们协会的一项服务内容。
时光荏苒。如今老兵们都已年迈,再谈起抗战往事,有许许多多的“想不起来了”“记不清了”。但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奉献青春和热血的事迹,山水可以作证,大地已经铭记。抗战老兵是我们民族的财富,散落在潜山民间,当时老兵组织给我们的名单有9人,分别是油坝乡4人,黄泥镇1人、余井镇2人、源潭镇1人、官庄镇1 人,其中老兵组织承认6人(含黄埔军校毕业后退休人员1 人)。2015底余井抗战老兵程泽高逝世,这位可怜的老人与领养的70多岁弱智儿子生活在一起,家境十分贫寒,我们当时在他家慰问时发出的照片甚至引起了网友的愤怒,说政府不作为。据了解,由于老人参加抗战证据缺失,政府未予承认,只能以父子二人低保户和五保户两项政策进行扶持。为此我们还做了仔细的解释。老兵王佐因家境困难,我们帮助申请到老兵组织的困难补助每月500元,加上老兵补助每月300元,达到每月800 补助标准。不幸的是,在我们开展2016暖冬行动准备到他家去慰问的前一天逝世,享年92岁。还有很多老兵也已经风烛残年,在世的老兵也越来越少,两年来,我们在潜山境内寻访抗战老兵,帮助贫困抗战老兵统一享受了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提供的救助,同时联合县红十字会、红十字医院及爱心商家等开展了为抗战老兵体检、帮助老兵上报资料、夏季送清凉、冬季送温暖等一系列关爱活动,联合县委统战部、南京师范大学、南京民间抗日纪念馆记录老兵影像、口述抗战历史。“老兵不死,只是凋零。”当我们在铭记英雄,继承着他们的抗战精神时,更多的应该是去关爱他们,让他们在最后的岁月中得到一份尊重和幸福的生活。
本次开展的“2017—我为老兵爷爷送清凉陪伴计划”活动,我们走访慰问了5位抗战老兵,他们是余井马道的江洪涛、源潭双峰的徐东旭、官庄乐平的洪怀德、油坝张祠的夏德兴和油坝崔仓的刘观明,本次活动得到了安徽老兵家园安庆团队的大力支持,潜山新闻网、潜山文明网、潜山报、头条新闻、潜山网、微潜山、文明潜山等做了相关报道。
很荣幸,在大家的支持、信任和鼓励下,我被推荐为2016年度“潜山好人”候选人,或许有人说,做了这么多的事,你很“伟大”,但我想说我做过的每一件事,都离不开团队,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成就更多的辉煌。正是由于有天柱爱心协会这个团队,潜山的抗战老兵才会受到社会的如此关注。没有完美的个人,但可以凝聚成完美的团队。正如我所在的社会组织一样,我一个人干不成任何爱心事业,同样作为一名地税干部,我们也应该化个体潜能为团队智慧,找准自己在团队中的坐标。团队精神是一个单位成长、发展的核心,只有依靠团队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,才能让我们的事业更加强大。最近,我局成立了纳税服务团队,作为团队的负责人,我想与大家团结在一起,努力打造好这支队伍,更好、更多地服务纳税人,为潜山地税这个大的团队做出应有的贡献!
|